11月16日、21日、25日,我院先後邀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張曉玲、王鵬輝老師、信息科學技術伟德蔣志超老師來院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。
張曉玲以《宿舍你我他、相伴共成,大學生交往能力提升》為題,圍繞當前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,結合人際交往産生的理論依據,交往過程中如何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,如何識别不合理想法等,闡述了人際交往的豐富内涵。她通過同學們在線調查的數據,分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與問題,并給出積極的應對方法。結合心理治療大師薩提亞的著名信念“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,如何解決問題才是問題”,建議同學們遇到人際交往問題時,應該做的不是改變問題,而是更加認真、更加負責、正确地做出積極應對,從而有效化解各類矛盾,讓身心更愉悅,心情更舒暢。
王鵬輝從心理學視角,以《用“心”防詐》為題,結合學生被騙的案例,圍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、詐騙行騙路徑、如何預防生活中的詐騙等,與同學們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詐騙事件與詐騙類型,詳細梳理了各類詐騙套路,給出了遇到各類詐騙時的正确處理方式,提醒同學們擦亮眼睛,用心辨别真假,守護好錢袋子。他還介紹了國家反詐中心APP的安裝及使用方法,希望同學們充分利用科技手段,快速提高識騙、防騙能力,進一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,确保身心健康、人生及财産安全
蔣志超以《直面“瘋狂的”愛情——從依戀理論看待親密關系》為題,以風趣幽默的語言,向同學們抛出了“什麼是愛情?”、“大學生要不要戀愛?”等問題,并啟發同學們積極思考,互動交流。他指出,大學階段是形成親密關系的敏感期,青年學生要了解該階段的沖突表現,正确認識愛情是大學生成年早期的“必修課”。他從依戀心理學的視角,分析了不同依戀類型下的戀愛關系。他認為,健康的戀愛關系既包括親密感,也包含孤獨感,戀愛中的青年人既要有戀愛帶來的依戀與安全,也要擁有心靈上的自由,同時要不畏孤獨。他希望同學們直面愛情,正視通向自我人生征途中的每一段關系,學會交往技巧,正确處理好學業、事業與愛情的關系,做到不虛度光陰,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舉辦系列講座,旨在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觀念,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,提升心理自助、心理助人能力,讓大學生活更豐富,人生更出彩。
伟德心協學生幹部,2022級全體學生聆聽講座。(符周利)